PAC(聚合氯化铝)是一种常用的净水剂,在使用过程中,存在一些常见的误区和相应的解决方法。以下是对这些误区和解决方法的详细归纳:
常见使用误区
聚丙烯酰胺和聚合氯化铝投加顺序颠倒:
误区:先投加聚丙烯酰胺(PAM),再投加聚合氯化铝(PAC)。
正确做法:应先投加PAC,再投加PAM,且两者应分开投加,不能混合。
粉状药剂不溶解就直接使用:
误区:直接将粉状的聚丙烯酰胺和聚合氯化铝投入使用。
正确做法:应先将聚丙烯酰胺按照1~2‰的比例溶解,聚合氯化铝按照5%的比例加水溶解。在冬季低温情况下,可以通过增加水温来改善溶解情况,但温度应控制在60℃以下,以避免影响聚合效果。
药剂投加量过大或过小:
误区:不考虑水质情况,随意调整PAC的投加量。
正确做法:PAC的投加量应根据现场水质条件通过小试确定,避免浪费和成本过高。同时,应严格控制好PAC的使用量,不能随意添加其他化学品,如需添加,应先进行小规模试验。
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池水有大颗粒矾花上升:
原因:聚合氯化铝投加药量过大。
解决方法:适当减少药剂投加量,或者加强排泥作业。
清水区有细微絮状物上升:
原因:水量过大,聚合氯化铝投加量不足。
解决方法:减少水量,增加聚合氯化铝的投加量。
出水浑浊度上升:
原因:排泥量少,污泥在系统中积累。
解决方法:缩短排泥周期,延长排泥时间,以有效控制污泥层高度和浓度。
清水区有很多气泡:
原因:加石灰水量过大,池内污泥长期沉淀发酵,产生气体。
解决方法:减少石灰水加量,停运设备并进行清泥作业,以释放池中的空气。
清水区翻花:
原因:进水水温过高、进水流量过大、加药中断、排泥不及时、污泥层过高。
解决方法:降低进水水温至正常值,调小进水水量,及时加药,及时排泥,控制污泥层高度。
水质发黄:
原因:PAC添加量过大,PAC中含有的铁元素残留在水中。
解决方法:可以减少PAC的添加量或降低PAC溶液浓度(但需保持在1%以上),对于已经发黄的水体可以使用脱色剂进行脱色处理。
综上所述,PAC在使用过程中需要遵循正确的投加顺序和溶解方法,并根据水质情况合理调整投加量。同时,对于常见问题应及时采取相应的解决方法以确保处理效果和设备的稳定运行。